目前,癌症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死因。因癌症往往给个人乃至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和身心压力,人们总是谈“癌”色变。其实,癌症并非都是无法预防、不可逆转的。《黄帝内经》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这是中医“治未病”的核心理念,中医防癌,重在调整生活方式,调和身心,增强机体抵抗力,使人体处于“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状态,降低癌症发生的风险。
癌症:一种生活方式疾病
虽然诱发癌症的因素是多样的,遗传、环境等都有可能,但基于大量的研究,我们可以认为说,癌症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
1.中药保健
营养失衡:过度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高糖、低纤维的食物,可能导致肥胖,进而增加乳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等的风险。
致癌物质摄入:长期食用加工肉类(如熏肉、香肠),含有亚硝酸盐、多环芳烃等致癌物质的食物,可能增加胃癌、结肠癌风险。
缺乏抗氧化剂和抗炎食物:不足的水果、蔬菜摄入导致缺乏维生素、矿物质及抗氧化剂,减弱机体抵抗DNA损伤的能力,增加癌症风险。
2. 吸烟与饮酒
烟草使用:吸烟和二手烟中含有多种强致癌物质,与肺癌、喉癌、口腔癌、食管癌、膀胱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过度饮酒: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肝脏损伤(如肝硬化),增加肝癌风险,同时与食管癌、口腔癌、喉癌、乳腺癌等的发病有关。
3. 缺乏运动与久坐
肥胖与代谢紊乱:缺乏体育锻炼、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易导致肥胖,进而引发胰岛素抵抗、炎症反应,增加结肠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的风险。
免疫功能下降:运动不足可能削弱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异常细胞的能力,影响癌症防御机制。
4. 精神压力与心理健康
慢性压力:长期精神压力、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可能通过影响内分泌、免疫系统功能,间接增加癌症风险。
睡眠质量:睡眠不足或质量差可能干扰激素分泌、免疫功能,与乳腺癌、前列腺癌等有一定关联。
定期体检与癌症筛查
1. 女性癌症筛查:关注“她”健康
乳腺癌筛查:一般建议从40岁开始进行乳腺癌筛查,40-44岁可根据个人情况而定,45-54岁每年进行一次钼靶,55岁以上可改为每两年一次,对于有遗传性乳腺癌风险(如BRCA基因突变携带者)或家族史,可咨询医生是否提前进行乳腺MRI筛查。
宫颈癌筛查:21-29岁的女性每3年进行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30-65岁的女性可依据风险因素检查,如果三次或多次结果连续为阴性的受检者,可选择每3-5年进行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与人乳头瘤病毒(HPV)联合检测。
卵巢癌筛查:对于无特殊风险的一般女性,现行指南不推荐常规进行卵巢癌筛查,对于有卵巢癌、乳腺癌或多代直系亲属(母亲、妹妹、女儿)患卵巢癌或乳腺癌的家族史,或有过长期未生育、晚育或从未哺乳的生活经历等高危人群,一般建议从30-35岁开始每年至少进行1次CA125检测及阴道超声检查;
2. 男性癌症筛查:守护“他”健康
肺癌筛查:一般建议从45岁开始进行筛查,有至少30包年吸烟史(包年=每天吸烟包数×吸烟年数)且当前仍在吸烟或戒烟不超过15年的男性,以及有长期二手烟暴露、职业致癌物质接触史或肺癌家族史等高风险人群。一般为每年一次低剂量螺旋CT筛查,连续筛查不超过3年,若结果均为阴性,可延长至每2-3年一次。
前列腺癌筛查:一般建议从50岁开始进行筛查,对于有前列腺癌家族史可从45岁开始进行筛查,普查的方法非常简单,就是抽血查一下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或者由医生进行肛诊。
3. 40岁以上,无论男女,还要注意筛查的癌症
结直肠癌筛查:一般从40岁起,每隔5-10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以筛查结直肠癌;对有2个一级亲属确诊结直肠癌或进展期腺瘤,建议从40岁开始或比家族中最早确诊结直肠癌的年龄提前10年开始,每年进行1次结肠镜检查,对于Lynch综合征家系中携带致病突变者,建议从20-25岁开始接受结肠镜检查,每年1次,直至40岁。
胃癌筛查:对于无明显胃癌风险的人,建议从40岁开始,通常每2-3年进行1次胃镜筛查。对于胃部家族史、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有慢性胃病史、长期吃腌制食品、长期吸烟史、长期大量饮酒者等高风险人群需要提前到35岁进行胃镜筛查,建议每年或至少每1至2年进行一次胃镜筛查;
肝癌筛查:肝癌筛查年龄通常为男性40岁,女性50岁,通常每1-2年1次肝癌筛查(肝脏彩超、肝脏CT、AFP)。对于有肝癌家庭史、五年以上乙肝患者,乙肝病毒携带者,40岁以上有慢性肝炎病史,肝硬化等高风险人群,建议从35岁开始筛查,筛查间隔缩短为每6个月1次。
食管癌筛查:对于一般风险人群,建议50岁开始进行食管癌筛查,每5年进行1次胃镜检查;对于有食管癌家族史、患有Barrett食管、反流性食管炎、长期吸烟饮酒、长期吃烫食或腌制食品等高风险人群,建议40岁开始,每年进行1次胃镜检查。
中医怎样预防癌症?
《黄帝内经》遵循“天人合一”观念,提倡饮食应随四季变化而调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我们正值春夏交替之际,更好地顺应自然,滋养身心,享受健康生活。春季:侧重疏肝健脾,选择具有清肝解郁、健脾益气作用的食物,如菊花、枸杞、山药、薏苡仁等,制作成药膳如菊花茶、山药薏米粥等,有助于肝脏排毒,提高免疫力。夏季:注重清热解暑、养心安神,选用西瓜、绿豆、荷叶、百合等食材制作清凉药膳,如陈皮玫瑰饮、冬瓜汤、百合绿豆粥、荷叶茶,有助于降温消暑、养心除烦。既可满足口腹之欲,又能起到防癌保健的效果。《黄帝内经》强调“百病生于气也”,指出情志失衡是引发诸多疾病的重要因素,包括癌症。长期的抑郁、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可导致内分泌紊乱,免疫功能下降,增加癌症风险。我们需要控制情绪,保持心态平和,此外,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适度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瑜伽、散步等),既能强身健体,又能调畅气机,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助于防癌抗病。
中医理疗,辅助养生防癌
1. 耳穴埋豆:通过刺激耳廓上的特定穴位,调节脏腑功能。在春夏之际,可选取与肝、脾、心等相关穴位进行刺激,如肝、脾、心、神门、内分泌等,以助疏肝健脾、养心安神,有助于防癌保健。
2. 中药穴位贴敷:穴位贴敷是将中药制成膏、散、饼等剂型,贴敷于相应穴位,通过皮肤吸收药物,发挥防病治病作用。春夏时节,可选用具有清热解毒、健脾化湿、疏肝解郁等功效的中药贴敷相关穴位,如大椎、足三里、肝俞、脾俞等,以增强养生防癌效果。
耳穴埋豆
中药穴位贴敷
3.穴位按摩: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还可以运用中医穴位按摩来辅助提升免疫力,预防癌症。比如足三里、涌泉穴、神阙穴、合谷等。按摩方法:用拇指或食指指腹按压,每次持续按压15秒左右,然后松开,再按压,反复进行,每侧穴位按摩约5分钟。
大众在日常生活中可结合个人情况,采取上述建议进行自我保健,并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个性化调理。同时,任何预防措施都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和治疗,若出现疑似癌症症状,应及时就医。
如何“吃”出健康,预防癌症
食物多样:以营养适宜的植物性食物为主,每天多吃多种非淀粉类蔬菜和水果(至少400g),每天都吃全谷类(如燕麦、大麦、玉米等)和(或)豆类(如豆荚)。
少喝酒:男性每天不超过2份,女性不超过1份(1份酒约含10—15g乙醇)。限制乙醇饮料:鼓励不饮酒,尤其反对过度饮酒,孕妇、儿童、青少年不应喝酒。
选择肉类食品:如果吃肉,每周红肉(指牛、羊、猪肉及其制品)的摄取量应少于500g。最好选择鱼类、禽类或非家养动物代替肉类。尽可能少吃烟熏或加入化学防腐剂保存的熟肉类制品。
少吃盐和腌制食品:少吃腌制食物,减少烹调用盐。成人限制在6g以下(2.4g钠),可用加碘食盐以预防甲状腺肿。
注意食品卫生:注意防止易腐食物受到真菌污染,不要吃霉变食物。易腐败的食物如不能及时吃掉,应冷冻或冷藏。
膳食补充剂:如遵循以上膳食原则,则不必用膳食补充剂来减少癌症的危险性。另外,不要吸烟或嚼烟。
【本期专家】
王丹丹
沈阳市中医院内六科,副主任中医师。简介:
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从事临床诊疗工作10年余,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会员,辽宁省中医药学会内分泌代谢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治疗:
乳腺癌、肺癌、肠癌、胃癌等实体瘤及术后及放化疗后并发症,2型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甲亢、甲减、桥本病等甲状腺疾病。
作者:王丹丹
来源:预防科
校对:冯丽
编辑:刘春杉
初审:李伟
终审:周强
官方服务号
官方订阅号
官方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