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案一 消渴病
患者,王某某,男性,73岁。
主诉:烦渴多饮多尿反复发作30余年,下肢浮肿2年余。
现病史:患者30余年确诊为2型糖尿病,西药用过双胍类、磺脲类、噻唑烷二酮类,中成药(如消渴丸、三消丸等),保健品也试过10余种,但症状时好时坏,双下肢浮肿2年余,近1年多来用二甲双胍合并拜糖平治疗(就诊时未停药),血糖仍波动在空腹血糖10~15mmol/L、餐后2h血糖15~19.4mmol/L。就诊时神疲乏力、面色淡暗、舌淡嫩胖有痕、苔白腻,舌面少津、舌腹静脉充盈、两脉沉细无力偏数,下肢浮肿。病人称血糖升高已30余年,断续经中西医治疗,过去尚能维持,但近2年多来口渴多饮加重,喜热饮、随饮随尿、复又渴饮,日饮水量约2500~3000mL,夜渴尤甚,夜尿4~6次,腰膝酸软,两足冷,下肢水肿,阳痿,遗精,气短懒言,食少纳呆,少寐多梦,夜间盗汗,空腹血糖15.3mmol/L,尿糖(++++)。
辨证思路:
该病人神疲乏力,形寒肢冷,少言懒气,夜尿频多,腰膝酸软,四肢乏温,足肿,脉沉细弱,舌胖嫩有痕,皆属阳虚症群。但又有少寐,盗汗,口渴,舌面少津,脉细数的阴虚迹象。患者食少纳呆,神疲乏力,舌胖有痕,随饮随尿,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应以脾肾阳虚为主。面色淡暗(贫血加紫绀),舌腹静脉充盈,说明有血瘀存在。
诊断:消渴病
辨证:阴阳两虚、脾肾阳虚为主。
兼证:血瘀。
治法:健脾益气、温补脾肾之阳、兼养阴生津、活血化瘀。
方剂:本案例随饮随尿、夜尿频多,属下消阳虚为主无疑,已达到阴少阳微阶段,正所谓“阳不化阴水降无升”,此症若以肾气丸治之尚嫌过缓,宜速温之,故用真武汤合四君子汤加减化裁。
方药:人参5g,制附片8g,肉桂15g,干姜10g,炒白术30g ,茯苓25g,白芍30g,五味子20g,山药20g,制首乌20g,乌梅15g,龙骨40g,金银花20,蒲公英20g,丹参20g,莪术20g,水蛭1.5g,生三七粉3g。
先服5剂,口渴尿多俱减,夜尿2~4次。再服5剂,口渴止,尿量明显减少,夜尿2次左右,足转温,水肿消,复查空腹血糖5.9mmol/L,餐后2h血糖9mmol/L,将红参改为西洋参,并用肾气丸加减化裁巩固疗效。
按语:本案例烦渴多饮,夜渴尤甚,随饮随尿,夜尿频多,足冷神疲,脉沉细弱,为阴少阳微之症,釜底无火无力蒸腾,上无雾露滋润,肺失润泽故躁渴不休,恣饮无度;釜中无火,下元虚备,无力温阳固精,故开阖失司,膀胱失约,“阳不化阴”,出现随饮随尿,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宜速温之。
本方以真武汤温阳化气,乃釜底加薪以求迅速“升地气则为云”回阳救脱之意。方中以人参、附子、肉桂、干姜四药为君药,协奏健脾益气、温补脾肾之阳,回阳救脱。人参,大补元气,善补脾肺之气,养阴生津,益气生血,宁神益智,是阴阳气血俱补之佳品;附子,温里助阳,善补心肾之阳,回阳救脱的力量很强;肉桂,既补脾阳又补肾阳;干姜,温中散寒,温肺化饮,专补脾阳;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人参、附子、肉桂三药均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发挥救治阳气衰微之症的功效。
以白术、茯苓、白芍、五味子为臣药:白术、茯苓健脾益胃、助脾健运,燥湿化痰,渗湿利水,有利脾气散津上归于肺,白芍,平肝潜阳,养血益阴,阴中求阳;五味子,补脾益肺,补肾益心。
以上八药共同以健脾益气、温肾育阳为主线,针对脾肾阳虚重拳出击,形成合围之势,以求迅速达到逆转阳气衰微之症。
同时兼顾养阴生津,益气生血,健脾益肺,护肝养心,固肾摂精,平衡了阴阳,调节了气血,协调了心、肝、脾、肺、肾的功能,起到了挟正祛邪的作用。
用山药、制首乌、乌梅三药针对调节肺、脾、肾三脏(消渴病位所在)的功能,加强健脾益肺,补肾固精,止渴缩尿,止遗敛汗,固表卫外的作用:山药为能补能收之佳品,健脾润肺益肾、收敛固涩、止遗止汗、缩尿固精;制首乌补肝肾,益精血,是滋阴补血之要药,补而不腻,滋阴不留邪,对于肝肾亏虚之腰膝酸软有好效,并且还有类似激素的作用协助君药回阳救脱;山药配制首乌加强了固本培元,补肾益精的协同作用;乌梅是养阴生津之佳品,专治烦渴、暑渴、消渴;以上三药共治,迅速缓解了患者烦渴多饮,多尿夜尿,盗汗,阳痿,腰膝酸软等症群。
金银花、蒲公英甘微苦寒,是清热解毒不伤阳之佳品,被誉为中药广谱抗菌剂和广谱抗病毒剂。消渴晚期正气虚衰加上高血糖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极易感染,更易恶化。两药并用既可防治外邪入侵加重病情,又可调节附片、生姜过于温燥,起到寒温搭配的功效,而不影响温补脾肾之阳的作用。
丹参、水蛭、莪术、生三七粉四药组合应用,既避免了患者久病已衰活血药耗损正气的弊端,又减轻了化瘀药扩张血管引起心悸烦躁的副作用,并且达到了强力活血化瘀疏经活络的目的;其中丹参活血化瘀功效佳良又兼宁神除烦促眠的优点;水蛭内含水蛭素、肝素、抗血栓素,活血逐瘀,消癥散结的力量极强且作用缓慢而持久,但用量宜小;莪术虽然行气破血,但能明显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消渴晚期正气虚衰卫外不固很有帮助;加之水蛭配莪术对痰瘀互结,雍阻脉络有良效;丹参、水蛭、莪术三药联用经临床观察更加强了化解痰瘀互結作用,且安全而有效;生三七粉活血不留瘀,消肿定痛、降糖、降脂、降压、抗凝,并有健体强身的功能,是消渴症的广谱调节剂,也是治疗消渴并发症的要药。以上四药治疗患者气滞血瘀的兼证,并防治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起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作用。
方中多味中药均有降糖作用,如人参、白术、茯苓、五味子、山药、三七等,中西药共同降低血糖减少副作用,同时起到稳定血糖水平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
全方以健脾益气,温补脾肾之阳为主线,兼顾养阴生津,益气养血,强势活血化瘀,标本同治,开合双固。既是温阳育阴之方,又是气血双补之剂。方中以补为主,补泄兼施,补中有泄,泄中求补,阳生阴长,阴中求阳,温肾育阳而不燥,健脾益气不滋腻,养阴生津不伤阳,益气生血能润燥,填精补髓不助邪,活血化瘀不留瘀,清热解毒不伤胃,补阴阳,益气血,调脏腑,寒温搭配,水火得养,相得益彰,完全符合中医药学整体调理辨证施治和治未病的原理。
用这种“围治法”治疗顽疾,使患者长期沉疴旬日取效,足以证明辨病辨证准确,用药得当的重要性,既符合中医直接思维的根本思维模式,也符合现今转化医学模式。
官方服务号
官方订阅号
官方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