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幽门螺杆菌到胃癌:一条不可忽视的健康警示线

发布日期:2025-03-31浏览次数:16

全世界胃癌年发病约为90万人,是发病率位居全球癌症发病率第五位。在我国,每年约有26万人死于胃癌,占恶性肿瘤致死原因的第二位。胃癌的发生除了与遗传因素、免疫因素、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外,还与一个“隐形的杀手”——“幽门螺杆菌”有关,有研究显示根除幽门螺杆菌后胃癌发病率下降40%。另有研究发现大多数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在儿童期获得,因无明显临床症状而被忽略。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螺旋型的细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常寄生在胃粘膜、胃粘膜下面,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在胃里长期存活的细菌。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幽门螺杆菌进入人体胃部,寄生于胃粘膜同时产生多种致病因子,损害胃黏膜,引起胃黏膜的炎性改变,长期慢性炎症会导致胃黏膜向胃癌演化。其中肠型胃癌(占胃癌极大多数)发生模式为: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 - 萎缩性胃炎 - 肠上皮化生 - 非典型增生(异型增生) - 胃癌。另外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瘤,突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的发生均有关。

感染幽门螺杆菌后主要有口臭、嗳气、腹胀、腹痛、食欲减退等症状。如您家庭中有人感染幽门螺杆菌,甚至是有胃癌家族史,无论是否出现上述症状,均建议定期检查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可通过胃镜检查获取胃粘膜组织,将其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或黏膜组织学检测或幽门螺杆菌培养根据结果判断;目前临床常用简捷快速的方法主要是碳13或碳14的尿素呼气试验,无痛苦且准确率较高。感染幽门螺杆菌后也不必恐慌,而是需要科学理性地看待幽门螺杆菌感染。

目前西医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方面,通常采用质子泵抑制剂、铋剂和抗生素联合使用的方法,即所谓的“三联疗法”或“四联疗法”。如您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建议您在医生的指导下系统规范的治疗,防止治疗不彻底,导致反复感染,产生耐药性。很多患者在应用“三联疗法”或“四联疗法”治疗后出现反复感染,或因抗生素出现耐药性,而不能彻底根除幽门螺杆菌;据临床观察应用“三联疗法”或“四联疗法”时,同时联合中药汤剂,能够减少患者耐药,达到彻底除菌的效果。中医认为这种细菌是由脾虚生湿,湿邪内生,延及日久而成湿毒而生。这种菌邪要想得到根除,必须从脾胃入手,方可断其根源,防止死灰复燃。如脾胃虚弱者:可选用健脾和胃的方剂,如小建中汤。脾胃湿热者:可选择清热燥湿健脾的方剂,如三黄解毒汤。胃阴不足者:可选用滋阴健脾的方剂,如香砂养胃丸。胃络瘀血者:可选用活血化瘀的方剂,如血府逐瘀汤。如应用中药汤剂建议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

日常生活中我们尽量减少外出就餐,如外出就餐或家庭聚餐时,推行分餐制或使用公筷,降低相互传染的风险。尤其避免母婴传播的不良喂食习惯。其次要注意口腔卫生和勤洗手。第三平时应避免喝生水、吃生的食物,少吃熏制、腌制、富含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食物,辛辣食物及大量长期饮酒。  

减少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根除幽门螺杆菌是降低胃癌发病的有效策略。通过改善个人卫生习惯、饮食卫生、定期检查与治疗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进而减少胃癌的发生。这不仅有助于改善个人的健康状况,还能降低医疗成本,提高社会的整体健康水平。因此,应重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工作,以维护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沈阳市中医院健康科普医生

123123.jpg

孙福丹

沈阳市中医院岩症科(内六科)住院医师。

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工作多年

中西医结合主治医师医学硕士

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术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辽宁省中医药学会淋巴水肿综合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理论治疗呼吸系统疾病,2型糖尿病以及肺部、消化系统肿瘤及其各种并发症。

官方服务号

官方订阅号

官方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