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时节重养生

发布日期:2017-11-03浏览次数:5351

秋分,意味着秋天已过去一半,从这一天起,北半球昼短夜长将越来越明显,昼夜温差将逐渐加大,气温逐日下降,寒冷会对人体正常生理造成很大影响,容易诱发疾病,所以秋分时节应注意养生,才能让身体更健康。

1.调情绪,情志要调达

进入秋天之后,从“天人相应”来看,肺属金,与秋气相应,肺主气司呼吸,在志为忧。肺气虚者对秋天气候的变化敏感,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目睹秋风冷雨、花木凋零的万物萧条景象,常在心中引起悲秋、凄凉、垂暮之感,易产生抑郁情绪。因此,秋季注重调摄精神为养生之要务。

秋分养生,宜动不宜静,动起来才能帮助气血收养,且此时空气质量佳,多出去走走既可锻炼了身体,也能让人神清气爽。书法、绘画、唱歌、登高远眺也是赶走忧郁、惆怅的好办法。

2.添衣不要过多过快,适当“春捂秋冻”,增强御寒能力

秋分,天气逐渐转冷,即将步入更加寒冷的冬天,为了适应严寒,适当的晚一点穿上厚衣,能够增强抵抗力,对人体度过寒冷的冬季是有好处的。

但要注意“春捂秋冻”要有尺度,如果人体抵抗力差,不适应气候变化,寒邪之气就会刺激皮肤和呼吸系统,引起感冒。尤其老人、孩子和体质虚弱的人,一定要随着气温的降低及时添加衣物,注意保暖,天冷的时候,可以把外套、帽子、手套、口罩等穿戴好。

3.运动量不宜过大,要放缓轻松

秋季养生以“收”为主,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即运动量不宜过大,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和体质虚弱者,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可以学习传统的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

由于秋季早晚温差大,气候干燥,运动时应注意防止受凉感冒。秋日早晚温差大,尤其是清晨温度比较低,不要穿着单衣去户外活动,应根据户外的气温变化增减衣服。在锻炼时不宜一下子脱得太多,而是应该等到身体发热后,才可脱下衣服。锻炼后还切忌穿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防身体着凉。

4.食物宜清润

秋分后辛辣食物不宜多吃,可适当多食辛味、酸味、甘润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秋梨、白萝卜、胡萝卜、藕、荸荠、甘蔗、柑橘、山楂、苹果、葡萄、百合、银耳、淮山、柿子,是克制秋燥的有效蔬果。现在还没到冬天大量进补的时节,因此,饮食最好以清淡为主。

5.秋分贴敷和艾灸扶助阳气,防治疾病

秋分过后,天气转凉,呼吸道感染、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虚寒性胃肠病、虚寒性腰腿痛、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常常易于发作,秋分贴敷和艾灸可以扶助阳气,提高机体免疫力,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秋分贴敷一般从秋分开始,每5天一次,共贴敷3次。艾灸也可升提阳气,补虚御寒。

  

1507534924249193.jpg

李东书,主任中医师,沈阳市中医院风湿科主任,沈阳市名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委员,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辽宁省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分会常务理事。  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20多年,致力于风湿免疫疾病的临床,喜欢治病求本,从长计议,擅长辨别体质特性,兼顾后天脾胃状况及病理特点,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痛风、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白塞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低下症、骨关节炎、各种疼痛等。  出诊时间:周一全天,二三下午,四五上午


官方服务号

官方订阅号

官方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