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热热“以热攻热”是王道

发布日期:2017-07-30浏览次数:4397

今年,沈城温度“火力全开”。七月连续高温,接连突破35℃,创造56年来沈城最热的六月。近几天虽然经历一场透雨,但温度很快回升,炎热的天气让人挥汗如雨,走在户外有分分钟能被“融化”的感觉。

利用空调降温、吃些凉爽食品、避开炎热的室外环境、洗冷水澡、睡凉席等“以凉抗热”的方式,肯定是多数人在夏季采纳的防暑降温方法和常态的生活方式。针灸二病房主任赵钧告诉您,想要舒适、健康地过夏天,还需要采取“以热攻热”的方式,痛快出汗。

喝热茶 消暑降体温

夏季大量食用冷凉食品,很容易刺激胃肠道,引起血管收缩、黏膜缺血、胃酸减少,从而减弱胃肠消化功能和杀菌能力,可能造成痉挛疼痛,甚至导致厌食、呕吐和腹泻。此外还会导致毛孔宣泄不畅,身体散热困难,极易引发湿热症。夏季最好还是要吃热饭热菜,一方面,夏季细菌容易滋生,高温消毒后的热饭热菜可防止腹泻腹痛等肠胃病:另一方面,从中医的角度上讲,夏季人身体的阳气外发到体表,体内的脏器出现虚寒现象,吃“热”可以逼寒气,养阳气。

夏季饮温热茶水可使汗腺舒张排汗,散发体内热量,从而降低体温,有助于消暑。茶叶中还含有丰富的钾,有助于纠正倦怠无力和食欲减退。对热性体质的人来说,可以饮用绿茶,或者空腹饮半发酵的乌龙茶;对脾胃阳虚的人来说,最好喝红茶或少量半发酵的铁观音或乌龙茶。

热水澡  帮助机体排热

在炎热的夏天,一动弹就一身汗,这时很多人喜欢冲凉,用冷一点的水迅速降温。夏季毛孔张开,人体突然用冷水激一下,毛孔就会立即紧缩,导致身体里面的寒气出不来,最终造成对身体的伤害。同时,夏天天气热,人们血管扩张,突然间的冷水浴有可能引起颅内血管功能异常,发作时会有头发晕、眼发黑、呕吐的现象,严重的话,可能会引起颅内大出血。因此以冷抗热并非良策。

夏天气温接近人体的温度,人体散热方式以汗蒸发为主,所以用热来除热才是比较好的养生方法。该出汗时出汗,这才是符合自然规律和人体节律的方式。

同时,热水洗脚也会起到防暑抗热的作用。脚有第二心脏之称,人的脚上分布有全身的代表区和五脏六腑的反射点。古人云:“睡前洗脚,胜似补药。”夏季也不例外。当时虽然感觉有点热,但事后反而会带来凉意和舒适。

出点汗 逼出陈年寒邪

“中医上讲:‘寒者,凝之。’东北冬季漫长严寒,东北人大多寒性体质,气血运行差。夏季是毛孔张开的时候,这个时候最适合多出汗,逼出体内的陈年寒邪,这样可以在立秋之后减少患上风湿病的几率。”赵钧表示,“祖国医学中‘冬病夏治’就是利用夏天阳气生发的机会,利用热性的扶阳灸、贴敷等方法将体内寒气驱除。”

除了正常出汗的方法外,还可以在夏天适当运动来出热汗,提高体温调节功能,加强人体的耐热能力,也可以增强体质,防止中暑。夏季运动应尽量避开气候炎热的中午,运动时应及时补充水分,运动后要及时擦干身上的汗水。

需要提醒的是,出汗也不是越多越好。汗多伤津,污液亏损,则会出现口渴喜饮,唇干舌燥,尿赤短少等症状。

很多人长期在空调房内工作,外面炎热,毛孔张开,一进屋里温度很低,毛孔闭锁,很容易让寒气进入体内。在这种情况下长期工作的人们,最好去正规医院进行艾灸或者拔火罐,将寒气表出体外。

1502864962429392.jpg

赵钧  沈阳市名中医  主任中医师  简介:医学硕士,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针灸系,现任针灸二病房主任,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侯升魁主任学术继承人。现任辽宁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中医药学会理事,沈阳市针灸学会副主委兼秘书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适宜技术省级讲师,主持参与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主治:面神经麻痹、脑梗塞、脑出血、带状疱疹及后遗症、颈椎病、腰间盘脱出、偏头痛、神经性耳鸣、冠心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三叉神经痛、过敏性鼻炎、单纯性肥胖。  出诊时间:周一、三上午,周二、四、五下午  出诊地点:门诊一楼针灸馆


官方服务号

官方订阅号

官方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