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患者服务 > 医保须知

亮点

发布日期:2018-02-02浏览次数:7972

1、优化医疗服务环境 建立现代康复中心

1月14日,医院对原有康复科进行升级改造,打造了以中医康复治疗为主的现代康复中心,面积由原有200平米扩建为500平米,日平均接诊人数从20人/天提高到了70人/天。同时,医院为了更好的服务患者,为现代康复中心引入了上肢运动控制系统,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等国内较为先进的康复理疗设备,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

2、融合中医优势 填补外科空白 开设中医肛肠病科

03月15日,医院结合中医治疗肛肠疾病的优势,于开设了肛肠病门诊和肛肠科病房,并引进了全国知名肛肠专家1人。此举,填补了医院外科体系的空白。得到了医院领导和全院职工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截至目前,已完成各类肛肠疾病手术百余例。

3、秉承中医特色 创新服务载体 扎实推动幸福沈阳共同缔造

2017年,医院唱响幸福沈阳共同缔造主旋律,深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行动,以百姓需求为导向,秉承中医特色 创新服务载体,开展了“春风行动”、改善医疗服务环境、百姓健康社区行等系列针对性强的工作,用实际行动不断提升全市百姓的健康素养和幸福感。

4、献身中医事业 助力健康中国 营造学习十九大精神热潮

10月19日,吴星恺院长组织全体中层干部、临床科室主任和护士长共同学习了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吴星恺院长就十九大大会结合医改后医院的运营情况、经济分析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详细解读,在全院掀起了学习十九大精神热潮。

5、“互联网+健康大讲堂”开启健康大讲堂新模式

06月28日,市中医院成功举办了我市首场线上健康大讲堂,通过网络视频将健康知识带到百姓身边。此举,得到了听众们的良好反馈,同时开启了健康大讲堂新的里程碑,使听众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络享受到专家级的诊疗待遇,同时也把中医药文化带进更多的百姓身边。

6、“马上办 钉钉子”全员推动创卫工作

2017年,医院领导班子带头,全院职工参与,在医院全方位、无死角的开展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做到了创卫工作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强化宣传,全面发动;强化重点、整治难点;强化机制,加大投入。确保了市中医院创卫工作高质量、高起点,为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加分添彩。

7、“实力派”壮大名医队伍

2017年,医院引进了国家级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周跃群坐诊沈阳市中医院。此外,医院丁海燕、文峰、冯欢、刘兰霞、李宁、陆彤言、郭瑀7人被沈阳市卫计委授予沈阳市名中医称号。截至目前,医院共有国际级名中医3人、省级名中医4人、市级名中医20人。

8、满载荣誉迎未来

殷志韬书记荣获“2017年度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8月17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在京召开了全国卫生计生系统表彰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

吴星恺院长荣获“沈阳五一劳动奖章”。4月28日,吴星恺院长在全市“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接受市总工会表彰,市卫生计生委主任、党组书记陶庆才会见了吴星恺院长。

内七科王贺护士长入围“中国好护士”评选候选人。

沈阳市中医院获得辽宁省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

内科一支部成功申报沈阳市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示范点。

医院干诊团支部荣获辽宁省“五四红旗团支部”。

9、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 成功举办中医药人才培训

为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并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新时代要求,促进中医诊疗技术的传承与推广,打造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提高辽沈地区中医药人员的中医理论素养和技术水平,11月25日,由沈阳市中医药管理局主办,沈阳市中医院承办的2017年辽宁省中医药人才培训班在沈阳召开。会议特邀请国内著名中医专家学者莅临沈阳,在会议期间将分别对针灸、心血管、糖尿病、肛肠、肿瘤、骨伤等学科进行专题研讨、培训和交流。

10、响应政府号召 助力“蓝天工程”

2017年,医院响应政府“蓝天工程”号召,对原有两台燃煤锅炉进行了报废处理,引进清洁能源锅炉两台,燃煤供暖改造工程历时近半年,于10月20日正式供暖,室内温度大幅提高,大幅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弥补了原有社会燃煤供暖的不足,为我市改善空气质量作出贡献。

11、“厕所革命”改善就医环境

医院厕所数量庞大,市中医院就有200余个厕所,其中公共厕所22个,病区厕所200余个。在这些厕所里面,历史最久的已是“50多岁高龄”,厕所问题一直是市中医院的职工和患者心中关心关切的问题之一。

医院门诊1楼的卫生间相对狭小,蹲位较少,时常造成患者“排队等候”现场,2017年9月,医院开展了一场“厕所革命”,对门诊厕所进行了改造,对故障厕所进行了全面维修,达到了“干净、干燥、无味、无水渍”的环境,获得了医院职工和广大患者的认可。


官方服务号

官方订阅号

官方视频号